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(wǎng)站>創(chuàng)意策劃>廣告雜燴>詳細內(nèi)容
危機公關時永遠不要對記者說“無可奉告”
作者:于清教 時間:2008-11-25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-
危機,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。2008年的案例似乎越來越多,我進一步總結后發(fā)現(xiàn),成功是不同的,但失敗是驚人的相似。最近一直在關注美國通用、寶潔等案例,近期也將推出“搞死大企業(yè)的十大戰(zhàn)略”,也請關注(今天有個案例就是國美此次事件新聞發(fā)言人的錄像,大家不妨關注)。我對一些事件的看法不是立即發(fā)表評論,也不會去搜索別人的觀點來證明自己,而是等待真相,等待更客觀的事實,因此對于國美事件不做任何評論,關注因果的媒體可以到人民網(wǎng)我的專欄查詢,謝謝不接受任何關于此事件的采訪。
另外12月初,國際航空報的專欄文章《商業(yè)生態(tài)文明還有多遠?》也是不錯的借鑒。但是否能給您提供啟發(fā)和幫助,也是清教所思。在本文后面,我也推薦了幾個啟發(fā)式的文章,案例部分大多省略,有讀者希望多提供案例分析,期待日后自己能夠把關注的學習總結與各位分享,多提寶貴意見。
危機一旦爆發(fā),你就別想瞞住任何實情,因為媒體總是會發(fā)現(xiàn)的。說實話,趕緊說,說明白!
一個基本原則:不在于你說什么,而在于你怎么說。新聞發(fā)言人的一條“金科玉律”是:永遠不要對記者說“無可奉告”。
兩個核心:新聞發(fā)言人在危機面前不一定力挽狂瀾,卻是處于危機中的企業(yè)與公眾、媒體、政府交流最合適的橋梁和紐帶;新聞發(fā)言人不一定拯救整個企業(yè)的危機,但至少可以為對化解危機爭取更多的時間與信任。
五個準則:態(tài)度誠實、信息公開、前后一致、信息清晰、備有預案。
五個錯誤:試圖糊弄公眾,輕描淡寫事實真相;甩脫責任;自我辯護;任其發(fā)展,盲目樂觀;試圖控制輿論。
六種素質:一是要知曉全局,要充分認識全局的形勢,善于站在很高的高度上與公眾對話,對國家、經(jīng)濟等政策了如指掌;二要詳知實情,要知道新聞事件本身的實際情況,還要知道針對事件的社情民意、輿情動態(tài)和可能面臨的下一步媒體追蹤或傳播危機,做到心中有數(shù)、隨機應變;三要善于應對,要把握分寸,講究藝術,因勢利導,努力把希望報道的消息傳播出去;四要恪守紀律,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,注意維護國家的、集體的、企業(yè)的利益并塑造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;五要精通業(yè)務,技巧熟練,心理素質好;六是一定要冷靜、理性、坦誠、包容,特別是在電視鏡頭前要注重自身的形象,注意細節(jié),注意肢體語言。
八個不要:在面對媒體和公眾時,不要使用行話或縮略語,不要妄加推測或猜想,不要把你個人的平臺作為公司的平臺,不要爭辯,不要重復你負面的信息,不要說“無可奉告”,不要對傳言加以評論,不要肆意攻擊競爭對手。
最后與您分享一個故事:
禪者與蝎子
一個禪者在恒河邊打坐時,聽到掙扎的聲音。睜開眼睛一看是,一只蝎子正在水里掙扎。
他伸手把它撈上來,被蝎子豎起的毒刺蟄了一下。
他把蝎子放到岸上,繼續(xù)打坐。
過了一會兒,他又聽到掙扎的聲音。睜開眼睛一看,蝎子又掉到水里了。
他又把它救上來,當然又被蔗了一下。
他繼續(xù)打坐。
過了一會兒,他又有了相同的不幸遭遇。
旁邊的漁夫說:“你真蠢,難道不知道蝎子會蟄人嗎?”
“知道,被它蟄三次了!
“那你為什么還要救它?”
“蟄人是它的本性,慈悲是我的本性。我的本性不會因為它的本性而改變!
這時,他又聽到掙扎的聲音。一看,還是那只蝎子。他看著自己腫起來的手,看看水里掙扎的蝎子毫不猶豫地再次向它伸出手來去。
這時,漁夫把一個干枯的樹枝遞到他手上。禪者用這根樹枝撈起蝎子,放到岸邊。
漁父笑著說,“慈悲是對的,既要慈悲蝎子,也要慈悲自己。所以,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!
故事的哲理
善良的人和領導者的一個共同點,就是自己的一片好心往往遭遇冷遇甚至踐踏。抱怨嗎?抱怨改變不了那些恩將仇報的人。放棄嗎?因為別人的錯誤和背叛而放棄自己的本分乃至理想,是平庸沉淪的開始。一個有愿景有成效的領導者,就在于他不走極端,而總能找到合適的“枯枝”來拯救“蝎子”。做事的方法往往比事情本身更重要。